四川:织密立体观测网 赋能服务新范式
“今日香炉山山顶及索道沿线、燕子岭环线、天然画廊、黑熊沟均已达三级红叶指数,大小兰沟、十八月潭达二级红叶指数。”10月28日,四川省巴中市光雾山各点位红叶实况图片与当日指数通过地方文旅部门精准推送给游客。
时下,正是枫叶观赏最佳时节。当地气象部门通过布设物候监测设备、开展多部门联动研判,将“观测即服务”的理念,化作游客手中一份份可感、可知的出行指南。
这是四川气象部门将“观测即服务”理念延伸的一个侧面。今年以来,四川省气象部门紧扣需求,以不同的服务场景为切入口,推动“观测即服务”理念延伸,取得了不错的实效。
为破解观测、预报、服务“咬合难”问题,四川省气象局以创新为基石,在全国率先出台《四川省“观测即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围绕强对流天气监测、应急观测与重大活动保障、低空经济三大场景开展试点,推动观测体系从“事后复盘”向“主动应对”转型。
四川省气象局还出台《应急观测“一场景一策”直通式快速响应流程》,创新制定“三圈层”应急装备布设指南,推动应急观测装备快速架设、产品快速生成和多平台展示。今年7月21日,在绵阳市安州区黄洋沟开展的“观测即服务”综合观测系统应急示范演练,全面检验了新型装备与业务流程的协同效能。
在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气象保障中,四川气象部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立体观测网络。风云气象卫星聚焦成都实现1分钟加密观测,12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关键地区的X波段天气雷达开展多模式协同观测,联合西藏、青海等省(自治区)气象局完成高空加密观测1200余次,开展大型无人机机动观测,切实提升观测产品供给能力。
赛事期间,气象部门共发布中英文气象服务产品1800余期,发送决策“闪信”1.2万人次,场馆靶向短信服务43.3万人次,气象视频彩铃触达62万人次。气象部门先后11次为垒球、浮士德球、棍网球等项目调整赛程提供决策依据,有效保障赛事安全有序进行。
从广元的暴雨应急观测到世运会的精密保障,四川“观测即服务”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拓宽,实况产品的时空精度与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为防灾减灾、重大活动等场景提供硬核支撑。
目前,四川省气象局正加速构建“端到端”实况业务体系,打通设备端至服务端的快速通道,精准对接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等新兴业态需求。以试点工作为抓手,四川气象部门多举措强化基础业务能力,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让“观测即服务”的创新之火持续燎原,为治蜀兴川注入坚实气象动能。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协办: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